相關資訊
筑醫臺項目評審實例講解:如何優化醫療工藝流程設計?
來源:醫養環境設計
關鍵字: 綠色 醫院 設計
發布時間:2018-07-25
制圖 / 林子
在國內,很多醫院建設時間短,業主通常無法給予設計單位足夠的設計時間。很多時候,設計師在沒有深入了解醫院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就開始了設計工作,導致設計方案存在很多問題。
近日,某民營醫院的投資方就遇到了這樣的困擾,他們拿到設計方案后,感覺存在諸多問題,于是慕名求助于筑醫臺。接受委托后,筑醫臺邀請醫院建設行業的權威專家、設計師和基建管理者,對該院的建筑設計方案進行了全面的評審,并提出了優化建議。在此基礎上,還為院方深入解讀了美國、新加坡、臺灣、日本等國際知名醫院的醫療發展方向和診療模式,以求給予該院更多的啟示。以下便是上述案例的基本內容以及評審情況的簡要介紹。
評審內容:
專家們依據項目施工圖,對門診、醫技、病房、康復療養中心等醫療項目進行了評審。首先是醫療工藝流程的評審,以各科室內部的醫療工藝流程為主,并兼顧各科室間的醫療流程。其次,是對院區總體規劃、總平面布局、建筑形式等提出優化建議。
由于該項目現已進入基礎施工階段,因此無法推倒重來,只能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盡量加以調整。
評審建議:
◎ 戰略上重新定位,功能上重新思考,流線上重新優化。評審專家們一致建議:
◎ 門診、醫技、病房樓的層高全部上調,最低高度應滿足 4.8m。
◎ 門診樓直梯、醫技樓扶梯及東西兩邊建筑的四部直梯位置需重新優化。
◎ 供門診患者使用的扶梯要能到達四層門診區。
◎ 門、急診輸液室合并,不進行單獨設計。
◎ 醫技科室需重新布局并二次深化設計。
◎ 中心供應室面積過大,可壓縮一半。
◎ ICU 監護用房平面需細化到房間深度。
◎ 醫院出入口、探視出入口及污物出口要分開設置。
◎ 總體規劃需預留未來發展用地。
項目概況
項目總占地面積 115 畝,規劃地上總建筑面積 114690㎡,地下建筑面積 12499㎡。地上建筑面積中,一號病房樓 28325㎡,二號病房樓 15000㎡,門診樓 12150㎡,醫技樓15170㎡,醫療街 4760㎡,感染性疾病樓 2450㎡,專家公寓 8600㎡,餐廳 3305㎡,綜合服務樓 1130㎡,洗衣房等 350㎡,體檢中心 11100㎡,醫療科研大廈 12350㎡。
門診樓
醫技樓
病房樓
上一篇:長在新城區花園里,內飾主打簡…
下一篇:解讀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七大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