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時病房通風系統運行建議---針對新型冠狀病毒
作者: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邵洪波
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呼吸道疾病,除了接觸傳播,近距離的飛沫傳播,還可以通過空氣進行傳播,進入空氣的顆粒是屬于粒徑較小的微生物顆粒,它的傳播距離更遠,傳播路徑不定,更加難以控制。
三級甲等醫院都建有傳染樓,其中的呼吸道病房嚴格按照負壓病房的要求進行設計,設計有醫護和病人的雙通道、分區控制和壓力梯度設計,保證污染區的空氣不會外溢,并設有內部空氣過濾消毒和排風消毒措施。對于進入負壓病房的病人和醫護人員在設施運行穩定的前提下,感染的風險降到了最低。
傳染病房數量有限,在疫情初期,傳染病房尚可應對,進入爆發期,由于大量的疑似病人需要隔離觀察,醫院需要臨時征用普通病房進行隔離觀察,新型冠狀病毒的觀察期為10~14天,進入爆發期后會占用大量的普通病房,通風系統是這一過程中減少交叉感染、避免疑似病例院內感染的關鍵環節。以下幾點分析供參考:
第一、選址
進行隔離觀察的病房盡量為獨立建筑,避免和其他病人混用,最好處于醫院的下風側。由于各家醫院的情況千差萬別,很多醫院很難有完全獨立開的病房供使用,合用病房的情況不可避免,這種情況下盡量選用有獨立通道的區域,或者選用病房樓的上面幾層,并規劃出獨立的運輸通道。
第二、排風系統
普通病房的通風系統都是采用分層新風,每層設計獨立的新風機,內區的排風設計獨立的排風機,病房通過衛生間排風豎井進行排風,因此排風是分散的,并且難以集中消毒處理,和其他病人混用病房適合選在最高層,可以保證排風不在近地區域擴散。這種情況下補救的措施有兩個,首先保證其他樓層的排風要常開,主排風機要常開,避免排風通過豎向風道進入其他樓層;其次,隔離病房的排風口增加消毒措施,可以采用紫外燈、電除塵器進行排風消毒,亞高效過濾器由于存在活菌,更換清理會比較麻煩。原則上盡可能降低對其他區域的感染風險。
第三.新風系統
醫院的新風系統通常設計成分層分區域的獨立新風,考慮了跨樓層交叉感染的問題,但是新風管道是同時連接了病房和其他區域的,加之各分支管道的風閥大多是普通蝶閥,密閉性并不好,各個病房之間通過新風管道是聯通的。在新風機常開,并且各個分支管道的平衡較好的情況下,可以保證不會倒灌和串風。在新風機停機狀態下,各個房間就會因排風量的差異通過新風管道進行空氣流通。
第四、壓力控制
普通病房沒有壓力控制要求,因此入住呼吸道傳染病人后,并不能保證負壓效果,運行良好的通風系統可以通過運行策略調整實現有限壓力梯度。
第五、運行策略
1.新風系統常開,病房的排風系統常開,醫護區內房間只送新風,保持醫護房間內相對正壓;調節各病房的新風量和排風量,保持排風量大于新風量,防止病房內空氣溢出。這種策略對通風系統的性能要求較高,如果是變頻風機和風閥的調節性能較好,就比較容易實現。
2.關閉病房的新風送風口,只給醫護區域送新風,病房常開排風機,病房通過醫護區補充新風或者適當開窗(也可通過醫護區域開窗補風)。
第六、其他措施
1.房間內設移動式空氣凈化器,對空氣進行循環處理,或采用紫外等定時照射,就地消除空氣中的病毒。
2.對地漏和排水管道進行檢查,防止水封破壞導致的空氣污染。
3.對房間的孔洞進行封堵,保證相鄰房間的密封性。
4.對通風系統的過濾器、風道等進行清洗和消毒。
5.病人確診后迅速轉移并進行徹底消毒。
第七、工程改造措施:如果時間允許,可以進行有限改造,完善基本功能。
1.進行防護區域的劃分和隔斷,可以進行有限的兩區域(污染區和清潔區)劃分。
2.換用變頻風機,精確控制風量。
3.按照負壓病房進行改造,增加壓力傳感器和電動調節閥。
4.如果排風對周邊有影響需加裝排風消毒設施。
綜述:普通病房包括作為留觀設施存在一些硬件上的短板,而進行徹底改造難度較大,時間上也不允許,因此在通風系統的運行管理上就要全面考慮,以避免交叉感染為出發點,輔以其他防護措施,對醫護和疑似病人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。隨著火神山和雷神山等專門醫院的建成,這一狀況將迅速緩解。